熱門文章

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

失智症


預防失智症的方法
三動兩高: 

• 勤加動腦
• 休閒活動 

  • • 有氧運動  
    • 高等教育  
    • 高抗氧化食物 

    機率最高的罹患者
    1.阿茲海默症 : 
    年齡(年紀愈大機會愈多)、唐氏症、女性、具家族史、具APOE4基因 (2-4倍)、教育程度低、頭部創傷(拳擊手)、家族性早發型失智症。

  • 2.血管性失智症 : 
    有高血壓、心臟病者。

十大警訊:
  • 1.記憶減退影響到工作:一般人偶而忘記開會時間、朋友電話,過一會兒或經提醒會再想起來。但失智症患者忘記的頻率較高,且可能完全忘記該事件。

    2.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:如英文老師不知「book」是什麼;電腦網路工程師不知如何上網;計程車司機找不到油門開關;廚師不知如何炒菜等。

    3.言語表達出現問題:一般人偶而會想不起某個字眼,失智症患者想不起來的機會更頻繁,甚至以替代方式說明簡單的辭彙,如「送信的人(郵差)」「用來寫字的(筆)」等。

    4.喪失對時間、地點的概念:一般人偶而會忘記今天是幾日,在不熟的地方可能會迷路。但失智患者會搞不清年月、白天或晚上,在自家周圍迷路,找不到回家的路。

    5.判斷力變差、警覺性降低:開車常撞車或出現驚險畫面;過馬路不看左右紅綠燈;借錢給陌生人;聽信廣告買大量成藥;一次吃下一周的藥量;買不新鮮的食物等。

    6.抽象思考出現困難:對言談中抽象意涵無法理解,而有錯誤反應。日常生活操作電器如微波爐、遙控器、提款機的操作,對指示說明的意思無法理解。

    7.東西擺放錯亂:一般人偶而會任意放置物品,但失智症患者更頻繁,將物品放在非習慣性或不恰當的位置,如水果放在衣櫥裡、拖鞋放在被子裡、到處塞衛生紙等。

    8.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:一般人都會有情緒的變化,失智患者的情緒轉變較快,一下子哭起來或生氣罵人,情緒的改變不一定有可理解的原因。可能出現異於平常的行為,如隨地吐痰、拿店中物品卻未給錢、衣衫不整等。

    9.個性改變:一般人年紀大了,性格也會有少許改變,失智患者可能會更明顯,如疑心病重、口不擇言、過度外向、失去自我克制或沈默寡言。

    10.活動及開創力喪失:一般人偶而會不想做家事、不想上班工作,失智患者變得更被動,需要許多催促誘導才會參與事務。原本的興趣嗜好也放棄了。

    遺傳性:

    • 大部份失智症患者都屬於偶發病例,只有約5~10%具有遺傳性,這些病患大多較早發病,惡化速度較快,容易出現幻覺或妄想的精神症狀。目前已知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基因有APP, PS1, PS2等,這方面問題可以請教您的醫師。

    失智症非藥物治療:
    • 懷舊治療:利用舊時的物品或器具,透過團體的方式,引發對過去事物及經驗的回憶,而增加患者語言表達、人際互動、改善情緒之目的,進而延緩病情的一種治療模式。
    • 音樂治療:藉由音樂做為媒介,改善患者情緒、促進言語溝通,進而延緩病情惡化之一種治療模式。
    • 藝術治療:運用繪畫、拼貼等方式與失智患者互動,提供感官刺激及自我表達機會,透過作品之分享,提升失智患者之語言表達及成就感。
    • 認知訓練:認知功能障礙為失智症的主要症狀,運用輔助教具、日常生活器具或其他自製器材、海報等,設計認知活動,幫助失智症者動動腦、減緩認知功能退化, 並維持最大可能之獨立功能,降低失智症所帶來患者及家屬之困擾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